当前位置:首页 >> 奇蒿

互助“八眉猪”走上品牌重塑之路贞凤梨属

2022-08-24 10:00:05  坝子农业网

互助“八眉猪”走上品牌重塑之路

猪“具有适应性强、抗逆性好、性早熟、产仔多、母性好、沉积脂肪能力强、肉质好、遗传性状稳定等特性,目前正在走上品牌重塑之路元宝槭。

金风送爽,艳阳高照。深秋时节,记者走进互助县塘川镇董家村,只见排排猪舍鳞次栉比,生猪养殖圈舍挨家挨户,一派祥和景象。

村民李玉财满脸自豪。他一家5口人,养了1000多头八眉猪,存栏母猪110头。因为是无公害的”土猪肉“,一头售价1400元左右,今年他家收入了120万元左右。他带动村里216户养殖户发展八眉猪养殖,户均增收3-6万元。

村民吴有忠的话更道出了农户养殖八眉猪的积极性:”尕猪娃在母猪肚子里就已经被预定了。“

因皮薄肉嫩、色美味香、含水率低、肉质好,八眉猪成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青海寻常百姓记忆中最地道的味道。但随着外出务工、养殖成本高等原因,不知从何时起,八眉猪又几乎消失在公众的餐桌上。

而今年4月12日,在青海大百超市的八眉猪销售专柜,久违的互助土猪肉再次与市民见面,每市斤的价格虽然比普通猪肉高,但消费者依然趋之若鹜。

那么,从以前纯种公猪不足50头到今年的500头,八眉猪从困境到走俏城乡,到底走过一段怎样的非凡历程?记者决定到八眉猪的中心产区互助县一探究竟。

”互助大部分地区为浅脑山地区,特定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发展畜牧业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为此,互助县委、县政府抓住国家扶持生猪产业发展的 政策机遇,通过项目拉动、区域联动、政策促动、政府推动的‘四轮驱动’战略,不但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步伐,而且挖掘地方名品资源,有力提高了生猪规模化生 产、产业化经营水平。“互助县委副书记、县长李青川说。

如何挖掘地方名品资源?互助物产丰富,地方畜禽品种繁多,其中八眉猪有四千年的驯养历史,在青海大地可谓一枝独秀。 ”八眉猪“具有适应性强、抗逆性好、性早熟、产仔多、母性好、沉积脂肪能力强、肉质好、遗传性状稳定等特性。

经测定,通过互助”八眉猪“与国内外其它猪种的杂交试验,其屠宰率达73.44%,瘦肉率57.21%,日增重597克,料肉比为3.19:1。

”‘八眉猪’的饲养周期一般比白猪要长2-3个半月, 并且猪肉含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其含量比白猪高,这是它备受城乡消费者青睐的原因。“专门负责省城超市销售八眉猪肉的互助县宴友盛八眉猪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明善告诉记者。

2000年和2006年,八眉猪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2002年,八眉猪肉被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评定为”无公害 瘦肉型猪肉“;2009年,互助八眉猪成功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地理商标认证,并成功参加了青海品牌商品上海推介会;2011年,”互媚“商标在国家工商行政 管理总局成功注册,”互助八眉猪“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授予”无公害农产品证书“。这些”身份“为八眉猪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奠定了基础。

目前,互助八眉猪原种育繁场、保种场以及八眉猪繁育基地,采用保种与纯繁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高原瘦肉型猪的繁育体系,充分发挥杂交优势,合理利用八眉猪,适量保种,大量繁殖杂种一代母猪,广泛推广三元猪,提高了养猪生产,保种场每年可为农户提供种猪一万头,每个养殖户平均年出栏120头商品 猪,原种场按每头猪高于市场价回收,有效带动农户增收。

八眉猪的保种和发展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县领导多次深入生产第一线,作专题调研,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目前,八眉猪数量节节攀升,截至目 前,已建成基地村15个,共调运母猪6000头、种公猪170头,培训基地村养殖户1600人;建成万头猪场3个、千头猪场7个、百头猪场16个。同时, 开展八眉猪产品营销体系建设,建成八眉猪产品销售配送中心1处,在威远镇和西宁地区建成莎禾属八眉猪肉销售点13个。

随着保种工作的推进,互助县通过重点发展规模养殖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解决了八眉猪”怎样养“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好”八眉猪“品牌,这给互助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注入新活力。

为了做大做强八眉猪产业,从2012年起,互助县力争每年建成20个生猪养殖基地村,每村筛选120户,推行”16125“养猪模式,即1户适 度经营规模养殖户,每户饲养6头母猪,年生产仔猪100头,实现纯收入2.5万元(现价)。每年建成4个万头猪场、10个千头猪场、20个百头猪场,着力 推行”13525“、”16150“养猪模式,”13525“是指一个适度规模养殖场,饲养30头母猪,年育肥出栏500头生猪,实现纯利润25万元;”16150“指一个较大规模养殖场,饲养60头母猪,年育肥出栏1000头生猪,实现纯利润50万元。到”十二五“末,全县建成基地村80个,新增 万头猪场16个、千头猪场40个、500头以上猪场80个。

”十二五“期间,互助县每年投资1200万元,大力推进以”八眉猪“为主的规模养殖场和基地村建设。预计到”十二五“末,全县将建成基地村80 个,新增万头猪场16个、千头猪场40个、500头以上猪场80个,使互助土猪肉在西宁市场上的供应份额达到一半以上,成为全省最大的以生猪屠宰加工为主 的肉食品加工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

猪”具有适应性强、抗逆性好、性早熟、产仔多、母性好、沉积脂肪能力强、肉质好、遗传性状稳定等特性,目前正在走上品牌重塑之路。

金风送爽,艳阳高照。深秋时节,记者走进互助县塘川镇董家村,只见排排猪舍鳞次栉比,生猪养殖圈山胡椒属舍挨家挨户,一派祥和景象。

村民李玉财满脸自豪。他一家5口人,养了1000多头八眉猪,存栏母猪110头。因为是无公害的“土猪肉”,一头售价1400元左右,今年他家收入了120万元左右。他带动村里216户养殖户发展八眉猪养殖,户均增收3-6万元。

村民吴有忠的话更道出了农户养殖八眉猪的积极性:“尕猪娃在母猪肚子里就已经被预定了。”

因皮薄肉嫩、色美味香、含水率低、肉质好,八眉猪成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青海寻常百姓记忆中最地道的味道。但随着外出务工、养殖成本高等原因,不知从何时起,八眉猪又几乎消失在公众的餐桌上。

而今年4月12日,在青海大百超市的八眉猪销售专柜,久违的互助土猪肉再次与市民见面,每市斤的价格虽然比普通猪肉高,但消费者依然趋之若鹜。

那么,从以前纯种公猪不足50头到今年的500头,八眉猪从困境到走俏城乡,到底走过一段怎样的非凡历程?记者决定到八眉猪的中心产区互助县一探究竟。

“互助大部分地区为浅脑山地区,特定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发展畜牧业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为此,互助县委、县政府抓住国家扶持生猪产业发展的 政策机遇,通过项目拉动、区域联动、政策促动、政府推动的‘四毛玉山竹轮驱动’战略,不但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步伐,而且挖掘地方名品资源,有力提高了生猪规模化生 产、产业化经营水平。”互助县委副书记、县长李青川说。

如何挖掘地方名品资源?互助物产丰富,地方畜禽品种繁多,其中八眉猪有四千年的驯养历史,在青海大地可谓一枝独秀。 “八眉猪”具有适应性强、抗逆性好、性早熟、产仔多、母性好、沉积脂肪能力强、肉质好、遗传性状稳定等特性。

经测定,通过互助“八眉猪”与国内外其它猪种的杂交试验,其屠宰率达73.44%,瘦肉率57.21%,日增重597克,料肉比为3.19:1。

“‘八眉猪’的饲养周期一般比白猪要长2-3个半月, 并且猪肉含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其含量比白猪高,这是它备受城乡消费者青睐的原因。”专门负责省城超市销售八眉猪肉的互助县宴友盛八眉猪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明善告诉记者。

2000年和2006年,八眉猪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2002年,八眉猪肉被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评定为“无公害 瘦肉型猪肉”;2009年,互助八眉猪成功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地理商标认证,并成功参加了青海品牌商品上海推介会;2011年,“互媚”商标在国家工商行政 管理总局成功注册,“互助八眉猪”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授予“无公害农产品证书”。这些“身份”为八眉猪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奠定了基础。

目前,互助八眉猪原种育繁场、保种场以及八眉猪繁育基地,采用保种与纯繁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高原瘦肉型猪的繁育体系,充分发挥杂交优势,合理利用八眉猪,适量保种,大量繁殖杂种一代母猪,广泛推广三元猪,提高了养猪生产,保种场每年可为农户提供种猪一万头,每个养殖户平均年出栏120头商品 猪,原种场按每头猪高于市场价回收,有效带动农户增收。

八眉猪的保种和发展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县领导多次深入生产第一线,作专题调研,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目前,八眉猪数量节节攀升,截至目 前,已建成基地村15个,共调运母猪6000头、种公猪170头,培训基地村养殖户1600人;建成万头猪场3个、千头猪场7个、百头猪场16个。同时, 开展八眉猪产品营销体系建设,建成八眉猪产品销售配送中心1处,在威远镇和西宁地区建成八眉猪肉销售点13个。

随着保种工作的推进,互助县通过重点发展规模养殖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解决了八眉猪“怎样养”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好“八眉猪”品牌,这给互助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惠农政策阳光照耀下,目前,互助县一大批生猪养殖大户,已经或正在形成规模化养殖或园区化养殖。

历经十多年艰苦创业和品牌重塑,互助八眉猪终于精彩现身。

李青川表示,下一步互助县将继续按照工业化理念、产业化经营、循环式发展的模式,紧紧围绕“八眉猪”这一品牌,坚持走高端化和循环化两条路径,力争到“十二五”末,打造出互助八眉猪优势品牌,促进互助生猪产业由大县向强县的跨越。

青白江帅康燃气灶维修
麻江科龙空调维修
阿巴嘎旗德意燃气灶维修
新晃三菱空调维修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