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水麦冬科

三西脱贫攻坚三大招0燥原荠

2022-07-22 13:24:26  坝子农业网

“三西”脱贫攻坚三大招

挪穷窝  改穷业  断穷根

“三西”脱贫攻坚三大招

本报记者 高云才

甘肃河西、定西和宁夏西海固,苦瘠曾经甲天下。

“春种一斤谷,秋收一斗粮”,是这些地区农耕生活的真实写照。32年的反贫困斗争,使“三西”百姓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引进脱贫水、修通脱贫路、发展脱贫产业成为“三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三个大招。

牵手黄河,从源头入手解贫困

西海固迎来“脱贫水”

虽然名称上有“海”,但西海固与海无缘。缺水,是西海固最大的贫困源头。

四处乱窜、无孔不入的沙尘,吃的饼子从布包里拿出来,没吃几口就硌牙。晚上钻被窝,得从被子上抖落一层沙土,更别说种庄稼了……缺水的记忆深嵌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大河乡龙泉村村民田彦平的心里。因为家乡海原县太缺水,他在1998年携家带口搬到龙泉村,但这里的情况也没好多少。

苦熬苦盼着,终于“引黄灌溉”来水了。田彦平在乡政府的帮助下,种了10栋拱棚甜瓜,年收入达到6万多元。全村3800多人,人均收入在去年达到了5500元。龙泉村,再也不是从前那个缺水村了。

今年8月25日,是西海固贫困群众高兴的日子,因为“扶贫扬黄”工程中的农业移民工程通过竣工验收,长达19年的工程胜利完工。

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办主任董玲介绍,“扶贫扬黄”工程是上世纪90年代立项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是宁夏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扶贫项目。工程利用黄河两岸广阔平坦的干旱荒塬,扬黄河水,计划开发建设200万亩新灌区,将宁南山区难以彻底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的100万贫困人口迁入新灌区。工程于1996年5月奠基,2005年10月全线通水,搬迁安置贫困群众40万人。

随着骨干工程的延伸,这里诞生了全国最大的县级扶贫移民集中安置区。红寺堡灌区经过开发和建设,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搬迁满三年的移民,80%粮食自给有余,基本实现了“一年搬迁、两年定居、三年解决温饱”的目标。

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圆德移民新村是西海固的一个集中搬迁安置村。村民普遍反映:“用水一年四季都正常,很方便,再也不用背着背篓到老远的地方背很浑的水吃了。”

水有了,生产条件、生活水平都跟上来了。这个村子共建住房528套,安置移民群众2347人。截至去年底,移民人均纯收入5120元,比2012年增长38.5%。

固原市扶贫办主任王世明说,“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天上无飞鸟,风吹沙石跑。”西海固缺水的记忆,被“脱贫水”彻底地滋润了。

但,西海固地区仍然集中着宁夏85.4%的贫困村和80%的贫困人口,仍然是全国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平均6591元相比还少704元。

责任编辑:雍敏

抗震支吊架疲劳试验机

200T伺服液压抗拉强度试验机

微机管材环刚度试验机

旋钮开关扭力试验机

锚杆锚索拉力试验机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