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水麦冬科

江西游临川永安县牛田镇的流坑村马兜铃

2022-07-21 00:32:07  坝子农业网

江西:游临川永安县牛田镇的流坑村

11月22日消息:国庆长假,便约数人驱车近800公里从南京去江西东部的临川游览。临川现名为抚州,但我更喜欢过去的称谓,因为北宋和南宋著名的文学家王安石、曾巩、晏殊,以及明代的汤显祖等一大批文人都是临川人,临川因为他们而声名远扬?。此次去临川,主要是去看位于永安县牛田镇的流坑村。这个村在内地并不太知名,远没有像周庄、丽江等古镇那么如雷贯耳,可能是因为没有很好包装的缘故。去看了才感觉出,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千古第一村”,是无可匹敌的古镇村落。

村子淹没在大山里,好在山间都已通了水泥路,车子可以通畅地行驶。这里没有出现车流如潮的景象,游客都是经过朋友的推荐慕名而来,这正是我们想要的。国庆的出游已经异化为旅游的游行,人满为患,出游变得没有意义,但人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加入到“游行”的行列,大约是因为国人喜爱热闹而惧怕静处的原因。试想,长假七天,不需要如春节般的家人团聚,又没有安静读书、品茗的雅兴,该如何度过?此刻,在举国出游、人如潮水的景况之下,能静下心来看流坑的老屋,该是件多么奢侈的事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流坑村是中国古村文化的经典,是古典民居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为数不多的人类文明的瑰宝,以至于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当一批考古学家来到流坑,他们流连于村子的角角落落,无不感叹“相见恨晚”。当年,流坑就被江西省特批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不久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流坑以董姓为主,董氏的家世渊源据说可上溯到西汉著名的大儒、河北广川人董仲舒,这里的居民至今仍自称是广川董氏后裔,村子里还镌刻有董仲舒的画像。流坑族谱记述,唐朝末年,“值李氏乱,避居临川”。到了宋代,流坑村显现出它最初的辉煌,董氏中进士多达26人,形成流坑董氏自己的文化传统,一跃成为一个政治地位和社会声望甚高的大家族。现今仍矗立在村西口的“状元楼”、村中的“五桂坊”、“大宾第”、“理学名家宅”、“敕书楼”等遗址,都昭示着它昔日的荣耀。

到明代中后期,董氏族人受长江中下游商贸的影响,利用乌江之利,进行竹木贸易,流坑人官商齐备流坑村再度繁荣。在族内一批精英的不断努力下,流坑董氏的宗族组织和社区建设得到很大发展,进入它的全盛时期。走在流坑村里,到处是体量非凡的明清古民居和祠堂,脚下用块石或鹅卵石铺成的街巷不知出自于?自唐以降的哪位工匠之手,人们行走在曾经极度辉煌的历史之间。在10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流坑董氏依靠严密的封建宗族制度凝聚族众,维系秩序,在大山深处平稳地延续着自己的香火。

流坑被人们称为“一个曾经像城市一样的村庄”。明代中叶,村子在族人的规划营造下,形成了七横一竖八条街巷,族人按房派宗支分巷居住,巷道设置门楼,门楼之间以村墙连接围合的格局。巷道内建有良好的排水系统,流坑这个人众繁庶的村落更像是一座城地,或是一方都会。

村中封建宗族活动的遗存随处可见,特别是版本众多的谱牒和遍布村巷的祠堂令人感叹。现仍保存有明万历十年族谱3本,清代各房谱牒20多个版本。有明清?筑及遗址计260余处,其中明代建筑遗址19处,还有重要建筑组群十八处,书屋等文化建筑十四处,牌坊五座,各种宗庙祠堂58座。另有古水井、风雨亭、码头、古桥、古墓葬、古塔遗址等32处。古建筑均为砖木结构的楼房,高一层半,格局多为二进一天井,质朴而简洁,建筑装饰十分讲究,集木、砖、石雕及彩画、墨绘于一体,工艺精湛。数以百计的屋宇,堂上有匾,门旁有联,门头、墙壁上刻有题榜、名额。大宗祠遗址更是一绝,五根高8米、直径0.7米的花岗岩石柱,傲视苍穹,被称为流坑的“圆明园”,而在我看来,更具有墨西哥玛雅建筑的风范。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历流坑时曾赞:“其处阛阓纵横,是为万家之市。”我去过不少的古村镇,但从未见过具有如此的规模和形势,它的大气远胜于而今不少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古老街区。应当感谢流坑村远在外地的为官者,他们具有着中国传统文人的故乡情怀,一旦有了钱,都会倾其所有投到自己偏僻的家乡,他们亲自操刀,砌房造屋。他们一刻也没有忘记光宗耀祖,这才有了中国历史上若?干的古村落文明。这样的传统现今似乎已经式微,否则,我们的许多乡村建设也不至于如此地经不起推敲。

可遗憾的是,如今的流坑村更像是一个没落的贵族,正如同他们的董氏后裔如今衣衫不整地生活在古村之中,再没有先人的器宇轩昂。几乎所有的建筑都年久失修,不少门楼已经坍塌,到处是断垣残壁和毁坏的器物,古董、木雕之类被严重偷盗,街道的摊点杂乱无章。二楼已不能上去,像是风烛残年的老者,随时都会摇晃着倒下。门口的池塘已经干涸,裸露出青苔和人们丢弃的杂物。最不能接受的是,当地的村民们不约而?同地在古村里见缝插针建起两至三层的房屋,杂乱无章地立于明清古宅之间,原本浑然一体的古村几乎没有了质朴天然的古风,使这么一处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日益的衰落,唯有村头年近六百岁的树依然枝繁叶茂,显出它顽强的生命。村子不知从何时起开始收门票,每张三十元,流坑人将祖上传下的旧宅子作为生财之道,?他们似乎已经失去了他们的祖先对这片村落的发展与振兴的兴趣。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何在各地都大力保护古村落文化遗产的当下,却看不出当地对保护流坑文化遗产的一点效果。

在“道书堂”的院子里,有株高约4米、粗约30公分的,已有数百年历史,树干全部枯尽,只有树皮支撑着主干,前些年?桂树已不再生长绿叶,当地人疑为死去,可近年却奇迹般复活,枝头又冒出茂密的新叶,我们去时,已是今年的二度飘香,且愈加的浓烈,令无数游人驻足感叹。正所谓“人要脸,树要皮”,有了皮,就可以吸收水分,就可以活下去。流坑村的水不会枯竭,定会像那棵老金桂一样再现出生命的活力。

王沁

曲阜妇科医院

白云心理医院

石景山妇科医院

襄樊市卫生局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