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绿串珠

种粮究竟划不划算达州

2022-07-07 11:48:43  坝子农业网

种粮究竟划不划算?

“中国小麦第一县”迎来夏粮十二连增,然而粮食大县不等于农业强县,粮食高产不等于农民增收,把粮食种到极致,农民收入还是不高,滑县不甘心。大幅提高粮价不现实,既要稳粮又要增收,滑县探索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之路。

1.普通农户: 散户仍是主力军,种地一年相当于打工月余

李荣豪的账本

每亩小麦成本:508元

每亩玉米成本:450元

7.2亩地纯收入:7000元

河南省滑县有195万亩耕地,土地流转面积40多万亩,78%的面积靠普通农户种植,35万散户仍是种地的主力军。

“今年风调雨顺,收成不错,每亩小麦打了1200斤。”滑县留固镇西信都村农民李荣豪说。滑县农民人均1亩半地,李荣豪在村里算是一般户,共有7亩2分地。

种地一年收入多少?老李面露难色:“农事账平时大差不差,不好算清楚。比如一年在地里下的力,铁定是成本,该算多少钱?”

“那咱们一项项算吧。”记者追问下,李荣豪算起种粮账。

先看种地投入。李荣豪掰着指头算,滑县种粮一般是一季小麦,一季玉米,一年两熟。小麦一亩地用20斤种,一斤2.8元;底肥、追肥要200元,农药大约36元,犁地、收割180元,浇三遍水要36元,几项加在一起,一亩小麦投入508元。玉米算下来,投入也差不了多少。

接下来再算收入。李荣豪说,正常年份一亩小麦打1200斤,每斤能卖1.2元,玉米也能打1200斤,每斤卖1元,这样一亩地毛收入2600元。减去种地的开销,每亩收益1600元。如果再刨去人工,纯收入1000元。

事实上,在一年两熟地区,农户都普遍接受这样一个简单的算账方法:算上人工,麦季顾住本儿,秋季是净落的。李荣豪家7亩多地一年纯收入7000多元。

“种地收入还是不行,一年收入只相当于儿子在外打工一个月。”李荣豪说,他儿子在外省防腐材料厂打工,一个月收入7000多元。即便这样,老两口也不愿把土地流转出去,“祖辈种庄稼,有地就有根,再说自己种自己吃,踏实。”

让李荣豪忧心的是,这几年农资价格涨得太快。拿尿素来说,两年前1袋90多元,现在120元左右,1亩地施一袋尿素就要多花30元。玉米种子每亩上涨5到10元,农药、农用柴油同样价格不菲。他说:“要是粮价更给力一点,农资价格再降一点,种粮的积极性会更高。”

2.种粮大户: 收益靠的是“广种薄利”,盼破解土地流转难题

于同勤的账本

流转土地:305亩

土地流转费:每亩1000元

一年总收益:15万元

于同勤是白道口镇黄村的种粮大户,这些天他的心情同饱满的籽粒一样:“去年小麦亩产1080斤,今年达到1216斤,咋能不高兴?”

2004年,于同勤放弃在外打工的机会,认定要从土地里“刨”金,于是,他回村承包了130多亩荒地种粮食。如今,他流转的土地达305亩地,通过和种子公司签订单,主要繁育小麦良种。

说起种粮,老于讲起大户的规模优势:农资比散户拿得便宜,到小麦收割时,别人每亩50元,他可以等收割队竞价,最后每亩35元。

但与散户相比,大户总体花费还是多:

于同勤说,现在流转土地,一亩地要1000斤小麦,这个行情有点吃不消了。

另外,承包地多了,仅靠人力不行,老于先后投入10多万元,购置了联合收割机、秸秆还田机、拖拉机、播种机等农机具。“耕种收实现全程机械化,为的是农忙时轻松些。”

还有不断上涨的人工。“浇地要雇三四个人,收割要雇七八个人,过去一人一天60元,人还好找,现在一天开100元都找不来人。”老于诉说种粮的难处。

于同勤坦言,大户每亩效益不见得很高,靠的是广种薄利,利都在量上。他算了一笔账:按一亩1200斤小麦,1200斤玉米算,减去土地流转费,再除去种子、农药、化肥等开支,一年一亩地净收入也就560元左右。“好多钱不知不觉就花了,每年真正落在兜里的,不到15万元。”

像你这样的种粮大户,有什么困难?

“种粮想要收入高,就得有规模,可现在一亩地流转费要1000元,靠种粮不划算。”老于对不断攀升的土地流转费很无奈。

“还有,就是土地流转难。”于同勤说,水电路改好了,推闸浇水,种地轻松方便,相当一部分农民不愿意把土地流转出去。而设施没配套,差地又流转不出去。

在滑县,每年以20万亩的速度推进着标准粮田改造,而土地流转远低于这个规模。

3.合作社: 每亩节本增收300元,希望扶持政策更快落地

瑞阳粮食合作社的账本

流转土地:3.5 万亩

成立当年节本:30 万元

增收:340 万元

站在高标准粮田示范区里,王卫东满是感慨:“你看,整个片区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几千亩地,几个人就搞定。”

作为瑞阳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卫东说,小田变大田,就可以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能降低种地成本。更重要的是,能剔除品种混杂、品质不齐等现象,让农民种粮真正稳定挣钱。

合作社从2011年成立至今,现有社员1.5万人,辐射周边10余个乡镇,流转土地3.5万亩,年销售小麦2万吨,玉米1.5万吨。

说起合作社的优势,王卫东介绍,机械化耕作每亩节本110元,化肥每吨可便宜200元,订单销售,每亩增收60—100元。合作社成立当年,就为社员减少生产成本30万元,增收340万元。

王卫东坦言,合作社组织松散,有时农户不按订单履约。“充分让利,别人才跟你干。”他尝试用利益把农民黏合在一起,打造“公司 合作社 家庭农场”模式,合作社流转了5万亩土地,再按100亩—200亩承包家庭农场。

如今,滑县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700余家,入社农户4万余户。截至2013年底,合作社社员年人均纯收入7800多元,高出全县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5%。

一些合作社负责人反映,贷款难依然是合作社发展瓶颈,中央提出扶持新型经营主体,能不能尽快推进有关政策落地,让更多的项目、资金补到积极性上。

4.县里的大账: 跳出农业算农业,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让农民在产业链上增收

连续22年获河南小麦总产第一,滑县县委书记董良鸿盘算着更长远的账:“粮食大县不等于强县,粮食高产不等于农民增收,把粮食种到极致收入还这么低,滑县不甘心。”

董良鸿一直艰难地算着农业账,希望找到一个突破。“农户期待粮食涨价,但这并不现实。”他分析,今年春季进口小麦每吨跌至2000元,国产小麦每吨高出进口到岸价700元。“人家10个人干的农活,我们一二百人在干,给粮食提价的路走不通。”

粮食挖潜,潜力还有多大?董良鸿说,滑县多年普及良种、打造良田、推广良法,每家每户都发了“粮食日历”,哪天干啥,日历上全有,现在农民一个电话,技术员都免费上门。一亩小麦,单产1500斤到顶了,再提高单产,投入会更大。

再看种粮效益,一家一户,一年5亩收入6000元,合并几家的地即便达到20亩,一年收入也才2.5万元。而要流转到50亩,土地流转费、农资、雇工等投入很大,对普通农户很难。滑县大田的麦,拉出去能当种,可就算真是种子,每斤至多贵3毛钱。算来算去,农业要实现规模化、专业化,要让农民转移出去,跳出农业算农业。

“从卖原粮到卖产品、卖品牌,要立足农业资源,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让农民在土地之外有收入。”董良鸿说,滑县每年生产这么多粮食,产生大量秸秆,这些资源怎么用好?近年来县里引进大型乳企和种猪、养鸡企业,培育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产业集群,将原粮转化成蛋白,将秸秆和粪便转化为沼气、沼渣,有机肥还田,让小麦玉米摆脱化肥依赖,实现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跨越。

董良鸿说,滑县最终打造的是“优质小麦、有机农业”的大品牌,通过改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的状况,强健全县农业“筋骨”,串起增收致富的“金链条”。“现在是农业发展的好时候,但万事开头难,我们要耐得住寂寞。”

青岛科普做完近视手术视力到底能恢复到多少

衣艳梅医生

郑州去哪看抑郁症郑州哪家心理咨询比较好

盐城哪一家医院增高治疗好品牌响亮天佑医院

贵阳看性病的医院贵阳性病不治疗会怎么样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